• 中文
  • 繁體
  • EN
  • 高薪职位搜索:
  •  本周新增 0 个职位
  •  
    行业资讯
    联系信息
    保监会新规规范万能险 下调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至3%

     一直以来被诸多中小险企当做揽金利器的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产品,如今却遭遇其引入中国以来的最严监管。

    9月6日,保监会连发两文,《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》、《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》,从产品精算、预定利率、销售占比等多个方面,对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,进行限制。

    一位参与保监会征求意见会议的险企高层,对腾讯财经表示,近年来许以高利率收益的万能险等产品,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,但在利率步入下行周期后,投资端如果无法取得高收益,势必会导致“利差损”;此外,万能险等产品设计期限较短,因此也容易带来“短钱长投”的问题,资金错配隐藏着兑付危机等问题。这些风险敞口,是保监会升级监管的重要原因。

    新规中,保监会下调了万能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,规定其上线不得高于3%,如若高于这一上限,则需报请保监会审批。此外,保监会还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进行规定,要求自2019年开始,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%,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%和30%。

    面临不断升级的监管,近年来依靠中短存续期产品和银保渠道来冲保费规模,试图弯道超车的中小险企,将承受调整产品结构的巨大转型压力,保险业发展趋势也将从“重量”转向“重质”。

    万能险迎大限

    源于欧美、已有百年历史的万能险产品,在近期万科和宝能系股权之争中受到诸多关注。这一保险与投资并存、介于分红险与投连险间的投资型寿险,成为中国一些险企开拓市场的“利器”,短时间内迅速做大保费规模,在保险市场上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保监会数据显示,2015年共有58家人身险公司经营万能险业务,占市场份额的28%。

    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,预期收益率较高,在易于销售的同时,留给险资投资端的压力尽显。尤其在利率步入下行周期的背景下,诸多资金遭遇资产配置荒。

    部分险资将目光瞄向权益类资产,并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,频频出手举牌上市公司。近期举牌的保险公司,包括前海人寿、国华人寿、君康人寿、中融人寿、富德生命人寿等。

    在最引人注目的“宝万之争”中,前海人寿所发布的多款中短存续期产品(多为万能险),为其提供了高达百亿元的资金。在宝能系对万科的几番增持中,前海人寿通过其多个万能险账户,共计持有万科6.66%股权。

    但承压于利率下行和股市波动,许以高收益的这些保险产品,面临着“利差损”风险。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,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,而造成的亏损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遭遇央行连续八次降息后,诸多保险公司销售出的高收益保单,遭遇巨大的利差损,规模越大亏损越多,最后不得不整体吞下“利差损毒丸”。

    以中融人寿为例,其在2015年下半年举牌三家A股中小盘公司:真视通(002771.SZ)、鹏辉能源(300438.SZ)和天孚通信(300394.SZ),但这些公司的股价随后出现大幅下滑,“踩雷”的中融人寿无力摆脱,截至目前,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。

    为预防利差损,保监会在9月6日下发的新规中,将万能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调0.5个百分点至3%,高于评估利率上限的人身保险产品,须报中国保监会审批。

    此外,为避免产品结构调整带来“急刹车”,保监会给出了缓冲时间,要求自2019年开始,险企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%,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%和30%。

    险企调结构迎转型

    在监管的急刹车下,中短存续期产品或逐渐退出舞台。将其视作开拓市场利器的诸多中小险企,或将面临保费规模下降、被迫调整业务结构等问题,转型的阵痛和压力纷至沓来。

    从数据来看,保监会统计信息部统计管理处副处长段海洲表示,2016年上半年,中短存续期产品业务规模呈现出相对下降趋势,上半年数据比一季度末数据有较大下降。另外,段海洲透露,从单一公司数据来看,这类产品的发生值较去年同期,均呈现出负增长态势。

    腾讯财经注意到,自4月起,富德生命人寿新单保费增速,即出现明显下降。保监会数据显示,富德生命人寿规模保费收入,已经连续三个月呈现负增长。

    受影响的不仅仅有富德生命人寿,华夏人寿及前海人寿,在6月份规模保费收入均呈现负增长,增速分别为-21%和-42%。

    腾讯财经了解到,目前以“老七家”(即中国人寿中国平安、人保寿险、新华人寿、太平洋保险、泰康人寿、太平保险)代表的大型老牌寿险公司,近年来,均在优化产品业务结构,着重培养营销员队伍,发展个险以及期交业务。

   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对腾讯财经指出,这些大型传统保险公司,在过去五年时间里,走了一条价值转型的道路,概括来说,即:去银行保险规模化、去保单短期化、去保单理财化,走向长期价值经营。

    对于前述中小险企而言,改变也正在发生。生命人寿曾对腾讯财经表示,2016年以来,其主动调整业务结构,转型成果显著,银保期交保费已于6月初站上百亿平台。万能险产品一度占据90%比例的珠江人寿,也在2016年开启结构调整,将这一比例降至不足50%。

    对于诸多中小险企而言,在保监会关闭中短存续期产品大门之后,需要思考如何保住自身市场地位,并在满期给付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下,优化产品业务结构,寻找优良资产,从“重量”转向“重质”。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几年内,持续考验着经营者们的智慧。

    全国企业服务热线:4000-017-016  全国人才咨询专线:0755-83222237  E-mail:is@intelli-strategy.com 

    地址:深圳市福田CBD金田路3038号现代国际大厦806-807 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常年法律顾问:岳永军律师

    版权所有 © COPYRIGHT 2000-2023,英特方略.All Reserved.  粤ICP备11075351号